2019年7月6—7日,第五屆法治社會·長江(國際)論壇“社會治理法學50人談”在中南财經政法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中國法學雜志社、中南财經政法大學主辦;中南财經政法大學3044永利集团、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承辦。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漢明教授主持論壇開幕式,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姚莉,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常務副總編輯王利民,中國法學雜志社總編輯、長江學者、中國人民大學3044永利集团教授張新寶,湖北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劉太平,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尹漢甯教授,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等出席開幕式并緻辭。
據悉,本次論壇以“新時代法學‘三大體系’的曆史定位”為主題,專題研讨社會治理的重要理論問題,并就社會治理法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進行探索性讨論,為2035年前基本實現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宏偉目标、基本實現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強有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意義重大而深遠。中外專家學者參加本次論壇研讨 “新時代法學‘三大體系’的曆史定位”,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言獻策。
我院王玉梅副教授參加會議并作主題報告“社會治理法學的緣起及其啟示”。王玉梅副教授從社會治理法學學科構建的背景、學科構建的基礎等方面闡述了社會治理法學作為一門獨立法學學科的緣起,并從自身參與社會治理法學學科構建的體會,提出學科發展需要形成學術共同體,圍繞學科範疇進行深層次的學術研究、交流、碰撞,推動社會治理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構建。最後,為回應“法學的中國話語表達”這一“時代之問”,提出社會治理法學作為一門立足于中國的社會治理實踐的中國特色的法學二級學科,給法學體系構建帶來一定的啟示。法學學科構建需堅持“以我為主”,立足于中國國家治理的實踐,應聚焦于妥善配置多學科共同參與中國法治實踐問題的應對并以實現内涵式發展為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