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曆經代代傳承而生生不息。為探訪特色車溪土家民俗文化,了解優秀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踐行新時代青年責任擔當,2023年8月4日77779193永利“望來路 向新程”社會實踐隊全體成員前往中國最美“三峽民俗第一村”---夢裡老家三峽車溪民俗旅遊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伊始,大家集體參觀了三峽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土司府、農耕文化博物館、地質植物奇觀、皮影戲館等,全身心投入到農耕稼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土家歌舞欣賞、田園風光遊覽中。通過實地感受農耕文明、體味先民生活、重溫田園舊夢,深刻感受土家鄉村的古樸民風和勞作之美,體味回歸自然的浪漫與返璞歸真的樂趣。


“南曲美,南曲親,南曲出口是鄉音……”伴随着悠揚的歌聲,隊員們來到南曲民俗文化館,與土家族南曲藝人讨論交流,了解南曲背後的曆史故事與發展曆程。據記載:“南曲流行于長樂、長陽等地,源自明清俗曲,和漢灘小曲等絲弦曲種同源,在鄂西南山區存續200餘年。”内容上取材廣泛,或源于曆史事件、人物傳說,或源于小說戲文、民間故事,或源于日常生活、民間習俗。在現存傳統曲目中,既有《長坡救主》《孔明祭風》等名篇名著題材,也有《胖大娘過江》《螳螂讨親》《熊熊跳海》等土家民族風情故事。

除了博物館中所陳列的各種民俗制品,實踐隊在參觀的過程中還發現了“西蘭卡普”織繡體驗館,在民俗文化手藝人的指導下,隊員們現場體驗了西蘭卡普的制作工藝。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我們也應該用屬于當代青年的獨特方式去傳承與發展。

活動最後,隊員們來到土家山寨車溪大舞台觀看了一場原汁原味的土家民俗歌舞表演,近距離體驗濃郁的土家文化,感受現代元素與傳統民族風俗演繹的有機融合。土司家祭啟鴻運,傩舞祈福祝安康,擺手舞作為土家族的一種祭祀舞蹈,酬報祖先,所表現的内容十分豐富,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土家族曆史演變的活化石。

據了解,少數民族文化是車溪旅遊風景區的靈魂與核心,長期以來,車溪村創新“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衆參與”的新形式,不斷挖掘、保護和傳承民族特色文化,推動實施“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讓車溪景區成功入選“荊楚鄉村旅遊十大美景”,真正實現了“村助景興、景助村富”的景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通過本次走訪參觀活動,隊員們不僅了解到了車溪村從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的貧困村逐漸轉型發展成為以土家文化為底蘊的旅遊名村的做法和成效,同時也深切感受到了傳統民俗文化與自然生态融合之美以及“景村共融”新機制的創新之妙。身為新青年的我們,應多關注和保護優秀民俗文化,傳播其價值、創新其發展,不斷加強民俗文化保護和發展的意識與創新思維,留住文化根脈、增強文化自信、守住民族之魂的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