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情況
王怡然,入黨積極分子,法學2002班學生。在校期間連續三年獲得校級獎學金,考取高中政治教師資格、計算機二級等證書。2024年考研上岸華中師範大學法律碩士專業。

二、考研感悟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寫道:“暴風雨結束後,你不會記得自己是怎樣活下來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風雨真的結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當你穿過暴風雨,你早已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近一年的備考時光恍然如夢,仿佛那些困惑、迷茫又奮力前進的日子近在昨日又飄蕩在記憶深處。
2023年3月,絢爛的春光照進考研自習室,我也收拾好行囊開始了考研的漫漫征途。起初是迷茫、無助的。糾結目标院校、如何安排時間、選擇何種備考書籍等問題不斷擾亂本該平靜備考的心。我決定先放下一些待解決的問題和無必要的焦慮,先行動起來,“學起來再說!”
四月到五月,在靜心學習的過程中,那些我曾日思夜想的問題也逐漸有了答案,我也逐漸掌握了自己的節奏。早上六點準時起床,熟練地去考研自習室“占座”,到了該上課的時間便去上課,一下課也立馬飛奔回自己的座位。如此,整整一年時間,除了睡覺,我就都能保證自己守在考研自習室,而不找借口在宿舍偷懶。
六月,期末考試的壓力使我不得不将備戰考研的時間大幅度壓縮,當我正焦慮于研究生備考進度時,我的好友劉同學說:“沒關系,就當休息了。”我才發現,原來轉換一下學科、學習方式,會更有學習上的新鮮感,從而保障學習勁頭。後期,我便掌握了,每學兩小時就換一個科目學習或換一種題型練習的技巧,減輕長戰線的備考的枯燥乏味。
七月到八月的暑假期間,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我比自己想象得更強大。“回家備考”或“留校備考”兩種方案各有優點,前者能夠節省更多生活事項所需的時間、更加方便,後者則能一定程度上地約束自己。一直不太信任自己的我,為了能充分利用好暑假的時間,選擇了前者。離開學校之前,我還告訴留校的舍友“如果我在家不自律,很有可能會随時回來。”但事實是,在家的這兩個月,成了我複習效率最高、收獲最多的一個備考階段。起床就能立馬記單詞、每天晚上在陽台上背書,原來不需要外界的任何監督,我也可以很自律。我想,我是戰勝了從前那個懶散的自己。
九月到十一月,我走出陰冷潮濕的“負一層背書處”,來到明德湖畔大聲背書,陽光下,我漸漸覺得日子有了盼頭,有種莫名的信念感。背書很痛苦,但一輪一輪的背書過程中,“我可以考上”“我一定能考上”的聲音總是會沖破這種苦澀,讓背書竟變成我在一整天的複習項目中最喜歡、最期盼的。
十二月,天氣日漸變冷了,伴随着耳機裡一遍遍的複盤音頻資料,考研之路終于走到了第一個終點。在考場上,我并不緊張,像模拟時那樣,預估自己需要多長時間寫完每一個闆塊,按部就班地完成。出考場後,看着媽媽的笑容,雖然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但回頭看着華師的教學樓,心裡想着:“也算是給自己了一個交代。”
經過這一個春夏秋冬的四季輪轉,我所收獲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上的積累、學習方法的探索,更有對于自我認識。我承認自己的狹隘、無知,但也熱衷于去打磨這樣的自己,在其中品鑒自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