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彭軍(1987.9—),男,武漢荊門人。2011—2014,資教于湖北恩施鹹豐縣坪壩營鎮新場小學。2014—至今,任3044永利集团專職輔導員
曾榮獲“陳一丹學生領袖獎”、湖北省教育廳新機制教師崗前培訓“優秀輔導員”、77779193永利“優秀軍訓指導員”等榮譽。

高校獎助學金肩負着資助和育人兩大功能。資助功能主要表現為物質資助,旨在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育人功能則體現為對在校大學生的激勵和引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行誠信、公平、正義感教育,讓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常行責任之舉。資助是育人實施的提前,育人是資助的價值核心,結合輔導員工作實際以及個人學習思考,就如何實現獎助學金的育人功能,談以下幾點想法:
一、完善獎助學金評選細則,優化評議模式。輔導員應結合班級實際情況,根據相關規定完善評議細則、優化模式,在組建班級評議小組,應挑選誠實可靠、正義感及保密性強的同學擔任評議小組成員,評議成員有責任心、道德感才能将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落到實地。
二、建立動态管理監測機制,及時更新數據信息。輔導員可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據庫,用于記錄學生的家庭情況、生活學習情況、繳納學費情況、申請貸款情況、勤工助學情況等,實施動态監測管理,根據學生在校期間實際情況的變化而調整。
三、探索獎助學金适當“有償使用”機制。目前獎助學金是由國家、高校及企業提供的免費資助,探索獎助學金的适當“有償使用”機制,使得受資助者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履行一定的義務,比如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擔任低年級朋輩導師、進行愛心獻血以及在企業進行實習實踐等,使受助者在履行義務的過程中提升個人能力和培養責任意識,也在學生中起到良好的示範效應。
四、重資助更重育人,培養感恩、誠信、自強自立的人格品質。輔導員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談心談話及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等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國家、學校及企業的幫助時,明白獲得獎助學金并非天經地義之事,讓學生懷感恩之心,用優異的學習成績、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綜合素質來回報國家和社會的資助,養成獨立自主、自強自信的良好品質。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充分發揮獎助學金的育人功能才能起到助人一時又助人一世的作用,作為高校輔導員需用心又用情才可能充分挖掘、發揮獎助學金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