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每年的4月也是77779193永利的讀書月,4月走進《論語》,重溫中國傳統教育的經典之作,跟孔子及其弟子做一個樂學者。
立志于學,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孔子十有五而立志于學,三十而立收徒授課,一生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孔門十哲,被後人尊稱為“至聖先師”,被認為“斯文在茲”。讀《論語》,我們可以看到,自稱“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孔子一生好學樂學,其為人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孔門十哲之一的子貢認為“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儀封人曾說“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将擇夫子為木铎。”,孔子弟子及同時代的賢者對其無不稱贊,後世評價之高更勝前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一代聖人光照千秋,“十有五而至于學”是其人生起點,“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奠定人生基礎。

學以為己,無常師不恥下問,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孔子持學以為己的人生态度,所以願朝問道而夕死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提出隻有好學才能做到好仁而不愚、好知而不蕩、好信而不賊、好直而不絞、好勇而不亂、好剛而不狂。“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孔子認為三人之中必有我師,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他一生師無常師而成就其“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道德文章。“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與正直的人、誠信的人、知識廣博的人交朋友,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通過結交益友而見賢思齊提升自己。

聞一以知十,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不改其樂。
“賜也何敢望回?回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孔子問子貢,他與同為孔門弟子的顔回誰更優秀,子貢自歎不如。顔回作為孔門首徒,孔子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而顔回樂在其中,其求學“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故而才有其聞一以知十之能。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願你我跟随孔子及其弟子做一個樂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