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77779193永利第十一期法學論壇在中央教學樓2301室舉行。我國著名訴訟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樊崇義教授應邀來我校法律系,為師生作主題為“2018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若幹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學術講座。講座由77779193永利法律系系主任王廣輝教授主持。

樊崇義教授是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在業内擁有極高的聲譽。多年來,他不僅業精于刑事訴訟法學領域,而且緻力于檢察基礎理論研究與實務應用研究,多次參加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工作。

本次講座主要圍繞七個内容展開,分别為:一、訴訟法修正案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二、關于我國監察體制改革;三、對監察委調查權的定位和定性;四、對監察委同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的配合、制約的理解;五、正确理解缺席審判制度,把握立法對案件适用範圍、條件、程序的控制,以及辯護權的保障;六、解讀和認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七、關于值班律師的建立。
首先,樊教授運用法理學知識,結合現實出發,推衍闡釋2018年刑訴法修正案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從“我國體制改革的目的”這一本體論入手,從制度到原理,緊貼實際,把各種修正案相關觀念羅列到位。
随後,樊崇義教授為廣大師生講述了“關于監察委調查權的定位和定性”問題,針對學術界的頗多争議,他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在談到認罪認罰從寬程序之際,他總結了三個理性認識,對其内容及内涵作如下解讀:政治站位要高、司法改革意識要強、訴訟類型轉型要快。值得一提的是,樊教授将法官和檢察官需要的談判、協商、溝通能力概括為一種政治思想能力。

互動環節,現場聽衆熱情高漲。同學們提出“罪犯出逃境内後,訴訟文書的傳達是否可以利用互聯網以此節約成本?”、“職務犯罪分子在調查期間,律師是否可以介入?”等問題,樊崇義教授都一一耐心做出了解答。本場講座,樊崇義教授将一條條看似冰冷的法律規範演繹得生動而富有人文關懷,完美地展現了法學大家的風範,讓聽衆深深地感受到法學的獨特魅力。

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王廣輝教授對講座作了總結,并給予高度評價。此次講座讓同學們受益匪淺,法學1801班學生唐雨荷說:“樊教授用幽默诙諧的語言講述了刑事訴訟法以及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激發了很多學生對刑事法律的興趣,讓大家對刑事法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